在时光的流转中,每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都铭记着一段辉煌的历史。当我们站在R+T Asia亚洲门窗遮阳展20周年的门槛上回望,从快速发展到世界领先,见证的是中国遮阳行业的蓬勃发展与不懈追求。
而作为这一历程的忠实记录者与推动者,R+T Asia亚洲门窗遮阳展携手搜狐家居,共同邀请行业内手执火炬的追梦人,穿越历史,展望未来,照亮前路。
本期走进佛山市南海永丰铝型材有限公司(广东省永丰利华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高端室内遮阳子品牌),与创始人、总裁梁永雄先生展开深度对话,共忆遮阳行业发展历程!
▲独家专访完整版
永丰起步时规模很小,仅有 20 来个人,厂房面积也不过 2000多平米。发展至今,已拥有三个厂区,总面积达 20 万平米,员工数量超过 1100 人。回想起进入遮阳行业,那完全是一个偶然的契机。
1998 年 11 月的时候,一位朋友拿来几根铝材,委托我帮忙开发相关产品。在接下来好几个月的时间里,我都不清楚要开发的产品最终会应用在何处。11月天气已经很冷了,我们还是飞往昆明,实地去看它的用途,才明白是用在遮阳领域的,从这个小小的契机,永丰就正式步入了遮阳行业。
后来,很多台资企业,像是台湾的泛昌,国内的产品供应都由我们负责。台湾客户对产品要求很高,在烤漆线、氧化线、产品尺寸、硬度等方面,我们也是跟着他们给予的指导,走上了专业化发展道路,在行业内率先崭露头角。
到了2002年,我们就开始涉足出口业务,与欧洲、美国的客户,以及部分东南亚客户建立合作关系,一直延续至今。 20 多年,凭借丰富的出口经验,以及稳定的客户伙伴,可以说在行业出口领域,永丰占据了较高的份额。
在出口方面,中国很多企业包括永丰、包括R+T Aisa,都是通过不断积累,不断成长,才实现了不断壮大。在R+T Aisa展会,永丰最初是9平米,到今年已经是300平米,也是源于对行业的尊重以及对自身产品的自信。今年的永丰也会在展会现场推出新品,希望能和行业同仁一起,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。
今年是永丰成立的第三十年,回顾发展历程,有许多重要时间节点,其中2009年的金融风暴我尤为印象深刻。
2008 年 11 月 15 日,我出国一个月后回到国内,当时正值金融风暴伊始,铝锭每吨的价格跌了4000元,跌幅达到了 40%。当时,我手头有近 4000 万美金的订单,交货期为一年。可到了 2009 年上半年,很多客户都因为资金问题拒绝提货,价值 1000 多万美金的成品和半成品积压在仓库。当时汇率大概是一美金可以兑 8 块人民币,财务总监告诉我,我们账面上差不多有 1.2 亿人民币面临“归零”,公司濒临破产。
接下来那一年,为了改善局面,我几乎都在飞机上度过,跑遍了欧洲,也多次前往美国,逐个拜访客户,恳请他们先提货,承诺等他们可以有钱了再付款,价格也由他们定。在金融风暴下,大家都不容易,有客户直到 2014 年才把货款还给我,前后相差了 5 年时间。这次经历也让我深刻领悟到 “利他方能利己” 的道理,我们原本预计亏损 1.2 亿,最终实际只亏了 1000 多万,公司也成功渡过了破产危机。
并且也是在 2009 年频繁出差的过程中,我接触到了很多新产品,比如外遮阳、百叶、固定百叶等,永丰就此进入外遮阳产品领域。起初,我们先做原材料销售,后来发展到半成品组装,为欧美客户供货。
到了 2016 年,我们在澳洲成立了公司,专门承接工程业务。当时,一位澳洲客户找到我,希望一起开发防水百叶,也就是如今所说的翻板(百叶)。要知道,在当时包括我在内,中国企业对这个产品都很陌生,为了做好这个品类,我带团队9个月往返了澳洲五次。在 2016 年的 7 月 26 号,永丰成功做出了第一个电动翻板(百叶)样板。
永丰的产品始终在市场的变化中迭代,要做到这点,技术层面的阻力始终是最大的。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专业人才稀缺——几乎我们所有的新品,都是靠着自己的技术骨干慢慢摸索,靠着我们的澳洲合作伙伴不遗余力的传授经验,我们才能攻克难关。第二是高额的研发成本,仅试错所耗费的资金就高达3000万。
但正是凭借着永丰始终坚守的创新精神,我们才得以在发展道路上持续开拓、奋勇前行。
2020 年,对全球而言都是艰难的一年,我们在这个节点成立永丰利华,原因很简单,这既是一个契机,也是我们企业整体战略的升级。
永丰最初是从材料业务起步的,到了 2015-2016 年开始涉足成品领域。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,我们察觉到一个关键问题:成品业务的管理体系,从整个供应链,尤其是品控,到营销推广、市场运营等所有环节,与材料业务截然不同。为了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,同时也期望将原材料业务与成品业务更有效地分离,走专业化管理道路,我便决定将企业一分为二。如此一来,在管理上不会产生冲突,还能更好地构建我们供应链的完整闭环。
经过一年的思考和评估,也正好赶上 2020 年疫情,哪儿都去不了,于是干脆先着手人员的分配,稳定内部,成立了永丰利华。这几年下来,事实证明,这个选择无比正确,就连时间节点也是非常恰当。
从我们企业整个集团的发展规划来看,未来我们会把重点放在外遮阳领域。在铝材方面,我们很乐意继续真诚地为同行服务。但从精力分配上,我们会将 70% 的精力投入到外遮阳业务中。我们新建的 10 万平米工厂,99% 的产能都将用于外遮阳产品生产,不再进行铝材挤压材料的生产。
产品方面,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,智能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,结合当地的营销、生活和文化习惯,推广不同的智能化产品也是必然之路。
以永丰利华使用的涂粉来为例,我们的涂粉经过了技术改良升级。同样的粉,我们产品的耐耗性能够达到 15 年,而且由于粉与阳光折射角度不同,会产生不同的光反射颜色。这是我们与粉厂合作研发出来的技术,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域的特点,比如亚洲和欧洲,紫外线强度、咸碱度、空气质量都不一样,我们都进行了分类研究。
往更深层次讲,我们在澳洲也已经开展了很多关于外遮阳自动化、光控、电阻控制等方面的业务,并且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合作。
去年底永丰利华实业集团整体销售额突破了12亿元,其中约8000万美元来自出口业务,占比超过50%。虽然过去欧美市场是主力,但近年来国际环境变化倒逼我们调整策略。早在2018年我们就开始重点开拓亚非拉等新兴市场,现在看来这个决策非常正确——去年出口额中有相当比例正是来自这些非欧美地区。我认为面对国际贸易的环境动荡,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着危机意识,与其被动等待,不如主动开拓新渠道。
当下国内市场,很多人的评价都是竞争激烈、“内卷”,但"打铁还需自身硬",我们无法改变环境,与其抱怨内卷,不如沉下心打磨产品竞争力。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容量,我相信只要做出真正的好产品,就会有立足之地。市场现在再难,熬过这几年就会好起来。
展望未来 10 年、20 年,我认为遮阳行业是非常值得看好的,因为它是一个纯粹且优秀的绿色产业,不仅符合国家推崇的发展方向,而且在住宅、企业总部、办公楼等诸多场景都有广泛应用,实实在在地能够节能减排,就拿省电来说,效果就十分明显。对我的儿子,我也经常提及——中国遮阳行业就算做到你们这一辈退休也是长盛不衰的,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做好。如果做不好,那绝不是行业的问题。
对行业未来发展我抱持极大的信心。返回搜狐焦点首页,查看更多